

- 学院动态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为促进教学改革、树立良好学风,工学院秉持“实践育人”的理念,创建大学生科创中心,搭建实践创新平台,坚持以学科专业竞赛活动为抓手,大力营造“参与、实践、开放、创新”的学科专业竞赛氛围,学院今年学科竞赛共获13项省级以上奖项,圆满完成学院2014年度学科竞赛目标,取得了良好成绩。
分级分类,做好学科竞赛年度规划。为保障学科竞赛平稳有序地开展,学院创建大学生科创中心,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对教育主管部门主办、学生参与面广、影响大的赛事重点支持,成立各类学科竞赛实验室,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做好赛事培训和保障工作。根据各级各类竞赛项目,各系部制定训练计划和参赛方案,配备相应教师进行全程指导,通过分级管理,保证学科竞赛的孵化和培养。
竞赛优化教学,激发教师投身实践教学。随着参赛经验的积累,相关学科的教师,把开展学科竞赛看作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推手,在教学环节中善于引导发现有学科竞赛潜质的同学,把学科竞赛工作的成果纳入教学环节之中,把比赛题目、实例、成果等带入课堂。学院还针对不同学科竞赛举办专题讲座,普及赛事规程;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开设通识课程,为学科竞赛提供人才储备。
竞赛促进学业,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热情。学院坚持以竞赛促学业,学院组织多支学科竞赛团队,团队学生形成“金字塔”结构的团队阶梯,实行传帮带的管理形式,形成良好的竞赛氛围。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验室招新进入竞赛团队,开展辅助性和基础性工作,“参赛是否能获得名次不重要,对我们来说,主要是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成长!”低年级同学如是说,保证了竞赛的参与面和受益面。不少曾参加学科竞赛的毕业生坦言,竞赛不仅收获成绩荣誉,更锻炼了专业能力,还收获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和满意的就业岗位,重要的是改变了人生学习的态度。
注重总结激励,学院学科竞赛发展态势良好。学院建立和完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有效地推动学科竞赛活动开展的常态化,学科竞赛活动形成良性循环。2014年,王栋才等25人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蔡耿建等14人在浙江省2014年第十一届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中荣获三等奖三项;马胡斌等12人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位世阳等3人在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荣获省三等奖;还在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电子设计、电子商务和化工设计等综合性和跨学科比赛中荣获佳绩。学院组织召开学科竞赛工作总结和动员大会,总结经验,明确方向,以学科竞赛为着力点,努力构建大学生学科竞赛服务体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创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通讯员:曹羌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