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院动态
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年,工学院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探索课程思政的规律和方法,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组织领导 狠抓方案落实
自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工作方案》印发后,工学院第一时间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以工学院党政领导为主要负责人,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专业系主任、具有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经验的专业教师等为主要成员。分中心根据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工作方案》指导,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工作方案》,推进学院各项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分中心下设六个以专业负责人为主导的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小组,对标对表分解落实工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形成了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截止2021年底,工学院获得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省高校思政优秀案例2项,申报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课程思政实践基地1个,组织专任教师参加教育部高教司“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21人次。
凝练专业特色 融入课程思政
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工学”特色,将思政建设融入创新实践,积极对接专业对口企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共建课程思政实践基地,积极开展《生产综合实习》实践教学和课程思政工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国家电网湖州分中心初步达成意向,拟将其建立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建筑学专业就课程思政实践基地与湖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大东吴绿色建筑产业基地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课程思政融入竞赛指导,2021年,工学院学生获省级A类竞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19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6项,国家三等奖2项,国家参与奖2项,省级特等奖4项、省一等奖4项。学院教师发表教改论文10篇,其中包括课程思政论文2篇。
思政内容融入全部课程,各系部研讨并修订了2021版课程教学大纲,严格做到“每一门课程中都要有效融入育人元素”,将思政目标落实到每一门课程中,实现课程思政建设从点到面的转变。学院教师努力践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将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课程考核各环节。专业课程思政小组加强了听课制度,尤其注重对各位教师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落脚点的聆听,学院计划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中的重要依据。
创新教学过程 制定评价体系
为确保课程思政融入的质量、规范性,工学院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成效多维度评价每门课的课程思政融入情况。对于课程目标,要求根据课程性质的、特点及授课对象等,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价值引领目标符合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特色鲜明。对于课程设计,要求能根据授课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等教学要素,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在课堂讲授、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考核评价等各环节能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和元素,做到恰当合理,不生硬。对于课程资源,要求注重挖掘和开拓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库;能从最新国家时政要点、社会事实热点等内容中精选与专业教学相关的教育素材;编写或选用高质量配套教材。对于教学方法,要求注重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样化,采取启发式、研究性、案例式、PBL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教学手段,要求能够推动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思政元素展现形式,增强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对于课程考核,要求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所涵盖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中。